炒莱菔子
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
基原: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5~12g。
药理作用
“
1、抗菌作用
莱菔子的有效成分莱菔素,在1mg/ml浓度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莱菔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等6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降压作用
莱菔子的醇提物降压效果最好,从乙醇提取物中分得的芥子碱硫酸氢盐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莱菔子提取液静脉注射能明显降低家兔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体动脉压,其降压强度与酚妥拉明基本相等。随着莱菔子剂量加大降压时间延长,优于酚妥拉明。采用持续微量静脉注射能抑制急性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同时减少降低体动脉压的副作用。莱菔子水醇法提取液对家兔、猫及犬三种麻醉动物静脉注射均有降压作用,其作用缓和而较持久,降压效果稳定,重复性强,无明显毒副作用,静脉注射莱菔子提取液后,可使犬体动脉和肺动脉平均压、体血管和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左心室和右心室的搏动指数明显降低。
3、对胃和小肠运动的影响
各种莱菔子不同炮制品均有增强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的作用和抑制小鼠胃排空的作用,有提高离体豚鼠胃幽门部环行肌紧张性和降低胃底部纵行肌紧张性的作用,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对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的抑制作用。对胃和小肠运动的影响,生品的作用均弱于炒品和老品。
4、其他作用
莱菔子的提取物β-谷甾醇,有一定的镇咳、祛痰作用。此成分还能治疗人体血清胆固醇升高,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提示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可能有一定作用。
”
临床组方
1.治小儿盘肠气痛
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
——《直指方》
2.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
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钱,木香五分。水煎服。
——《方脉正宗》
3.治风秘气秘
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
——《寿域神方》
4.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
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
——《韩氏医通》
5.治帅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
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
——《医学集成》
6.治消渴后变成水气,令作小便出
萝卜子三两(炒令黄),紫苏子二两(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桑根白皮汤调下二钱,日三四服。
——《圣惠方》
7.治干脚气,心腹妨闷,脚膝疼痛
萝卜子一两(微炒),羌活一两。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圣惠方》
8.治胸痛治风头痛及偏头痛
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二味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喑入立定,偏痛随左右用之。
——《圣济总录》
9.治牙疼
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痛,即于左鼻中点之。
——《圣惠方》
10.点翳
萝卜子一粒,研细去壳,以灯草蘸唾津调点翳上。
——《疡医大全》
11.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
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
——《方脉正宗》
12.治小儿口疮
莱菔子、白芥子、地肤子各10g。共研细末,将食醋煮沸,待温,和药末调成膏状,涂纱布上,贴患儿两足涌泉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湖北中医杂志》
用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09:00~12:00 13:00~17:00)
010-5876-8157药物警戒(不良反应及质量反馈):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09:00~12:00 13:00~17:00)
010-6168-3888 转 8086 或 8128(其他时间)13301266788
点击在线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收集表
其他事宜请拨打:
010-6168-3888 转 8080
微信公众号